横空出世 第二十四章 气候的变迁-《大清医神》


    第(2/3)页

    看着陆修远那渐渐透亮的眼神,赵见穿知道陆修远是想明白了,徒弟的进步让他倍感欣慰,当然让他感到更高兴的是,接下来的日子他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陆修远在想明白了上面那个道理之后,也把之前的疑问偷偷记在了小本上,对于经方的日渐没落,他还是颇感遗憾的。

    其实,经方之所以被时方取代,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恐怕陆修远这辈子也想不清楚了,那就是气候的变迁!

    众所周知,我们生存的地球,气候一直都处在不断得变化之中,以我们华夏文明为例,自公元前三千年起至今,一共走过了四个冰期和四个暖期。

    而张仲景所处的东汉时期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冰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曾记载过那次冰期,那段时间中原地区的物候现象和农作时间都比现在要晚了十五到二十八天,可见那个时候气候的寒冷程度。并且纵观世界气候的演变历史,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张仲景那个时代所经历的大伤寒疫情不仅仅只在中国发生,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其实也存在着一波大寒流的侵袭。

    那一波大寒流的侵袭同时也造成了大量民众因伤寒而病亡,张仲景曾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说过:“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可见那波伤寒疫情影响的范围之广,危害之大。

    也正因如此,张仲景才“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出了这部光耀千古的《伤寒杂病论》。

    当然也因为当时极为苦寒的气候条件,张仲景那时候所创立的方剂往往都是辛温大燥的方剂,咱们就以麻黄汤为例,这个方子中所用的麻黄用量高达三两,按汉代医药界的小称制的规则来换算的话,那时的一两大概等同于现在的15.6克,三两麻黄那就是46.8克,如此巨大的用量,这在后世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那个时代,这种药量却是刚好能治病的,可见气候对遣方用药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再说说张元素,朱丹溪,李东垣等人所处的金元时期,那时候华夏文明刚好处于温暖期,这个时期中原地区的温度比之前的宋代,之后的明清都要高,可以说气候是非常舒适宜人的。

    这种温度与张仲景所处的东汉一对比,那就是天差地别的变化了,因此这个时期的人们所得的伤寒往往都不重,更多的人得的都是轻感冒,这些轻感冒如果再用张仲景时代的重剂药物来治疗的话,显然就不合适了。

    与此同时,随着气候的温暖,温病也渐渐多了起来,这些温病用仲景的伤寒重方来治疗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古代的一些典籍记录中,记载着当时有一些医家仍旧固执的使用仲景的原方来治疗这些轻伤寒和温病,其导致的结果也必然是使得患者出现了热盛动血现象,咳血,衄血,呕血,便血等等不一而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