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祸根-《望兰陵》
第(2/3)页
但是,杨愔要把二王调出京城,削弱二王在朝廷的影响力的计策,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和赞赏。
“两位皇叔,没有任何过错,突然被贬出京城,定会引起朝野猜想。
最后会导致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局势,又要混乱了。”
少年皇帝说到这,叹道:
“而两位皇叔,手握军权,别人没被贬出京城,反被他们反戈一击。”
皇帝的话,让几位辅政大臣犹豫了下来。
是啊,一旦打草惊蛇,贬出的可能不是二王,反而是他们了。
因为如今的形式,虽然看似少年皇帝已经亲政,但是,在这个群雄逐鹿,战火纷纷的年代,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是军队。
如今,经过高演的暗中筹谋,还有威望无人能比的太皇太后的支持,军政大权,已落入二王手中。
看到皇帝不同意他的计策,杨愔只好转身出来。
看了一眼杨愔离去的背影,少年皇帝的眼里,现出了一丝忧郁。
如今,驻外刺史,他能信任的,已聊聊无几。
因为杨愔后面的那些改革,虽然加强了军事力量,但让那些降了官职,丢了爵位的人,已心向他的两位皇叔。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通过一系列利国利民,有利军队的改革,把人心慢慢拉回来。
“唉,杨尚书,朕登基时,封赏给他们的官职,怎么没有多久,就又被你撤了呢?”
一直忙于改革的杨愔,没有发现,国内的局势,早已悄悄发生了改变。
追究根源,就是以他主持的改革有关。
改革中,杨愔不负先帝重托,放开手脚,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他首先奏请皇帝免除他的开府权利,又把他的王爵也免除。
杨愔以他为榜样,把下面那些多余的,或重复封赏的爵位,统统收回。
杨愔痛恨办事机构臃肿,办事推诿,便毫不留情的撤销了许多机构,砍掉了许多人的职务。
那些没有能力,又没有德的人,被罢免了官职。
而那些靠走关系,靠贿赂爬上来的人,被无情的赶赶下了台。
这些人,本来是拥护皇帝的,结果被杨愔赶下来,纷纷投靠高演和高湛。
而高演和高湛,利用太傅和太尉掌管军事的权利,牢牢控制军政大权。
眼看二王的权力越来越强大,杨愔觉得他不能再等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