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最后的准备-《逆流启明》
            
            
            
                
    第(2/3)页
    但朱谊汐知晓,这是战前的大规模采购,也就是俗称的战争经济,可以短时间的营造出一种畸形的繁荣。
    “这般繁华,记忆中,似乎是好久远了。”
    朱谊汐呢喃道,随即认真地看了一眼,似乎要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出了城,来到了匠营。
    为了准备物资,数千人的匠营,已经忙的不可开交,对于他这个匠首,颇有些怠慢。
    但他不以为意,巡察着,就来到了数里外的火器部。
    王徴多日来待在此地,不断地弄火器,可以说,近两个月,为秦军支持了不少的力量。
    大量的弗朗机炮,虎蹲炮,被制造出来,输送给各军营。
    保守估计,起码有三百件。
    之前,朱谊汐还觉得,这不是给李自成送物资吗?
    随即又想到,李自成多了一些火器,是不是对满清伤害更多一些?
    一片石可能改变些许吗?
    当然,他最为关切了,就是红衣大炮。
    如今,随着铁范的出现,铸炮效力快了好几倍。
    但是,王徴还是发觉了铁模的缺陷:“其内外不一,铁水冷却时间不同,炮口多为白口铁,容易炸膛。”
    听到这话,朱谊汐心头一惊,忙道:“那有什么办法?”
    “只能以厚度来延长其寿。”
    王徴叹了口气,说道:“原本两千斤铜炮,则须三千斤铁才能铸造,更加笨重了。”
    “明白!”朱谊汐松了口气:“这不碍事,本来就打算守城的,红衣火炮不适合野战。”
    “造了多少门了?”
    “生铁不足,只能有八门。”王徴遗憾道。
    “八门?”朱谊汐呢喃,差不多够用了,他点点头,道:“八门够了,其余的生铁,留着造燧发枪吧!”
    “燧发枪?”王徴一愣:“那得耗费不少的时间。”
    “没关系。”朱谊汐摆摆手,说道:“目前来说,燧发枪比较重要。”
    王徴有些疑惑,但最后还是点头。
    “对了,燧发枪画了膛线了吗?”
    “都画了。”想起这个,王徴露出了一丝笑容:“鸟铳也画了膛线,果然威力大了不少,距离也远了一些。”
    “那就好!”朱谊汐兴奋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