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再喝九十九坛-《大明抄书人》
            
            
            
                
    第(1/3)页
    转眼过去大半个月。
    赵关城这名字已经彻底消失在燕京城,再无人提起,好似从未有过这么一号人物。
    渊王的党羽也没有其他动作。
    一切风平浪静,又好似暗流潜伏。
    方休也就安安心心抄书,继续积累法币与丹药,为点出丹窍作准备。
    这一日,春考放榜。
    定国公府的孙辈中,徐家阿彪一个年仅十六岁的侄子,顺利考入应天书院。
    大明勋爵皆是以开国军功得来的封赏,从来武学传家。
    竟出一位四院书生。
    还只有十六岁?
    简直是破天荒的稀罕事。
    很快便传遍燕京,人人都说,定国公府出了一位徐十六,了不得。
    连宫中得知此事后,都送来赏赐,好生一番褒奖。
    定国公府自然是欣喜若狂,大摆筵席,广邀亲朋好友,还把方休以及张岭、摩阳成都请来,恭敬奉为上宾。
    大公府来往的宾客,也多是武勋世家与军中将领。
    这一帮武门之人的筵席,却被三位道门之人坐在首座,立时看得不少人皱眉。
    即便不少人知道,张岭与摩阳成两位山监,在春考前给定国公府摆过一场文昌法会,也不理解徐家为何如此安排。
    徐十六考上院生,是他自己的本事。
    那什么文昌法会,只不过是讨个吉利,哪有什么实用?
    武解唯我唯武,连道门传承都看不上,更别说这些玄虚的仪轨道场。
    那无厌观的方观主,倒是有些来历,可余下两位……在座诸人,哪个不是位高权重,区区两个山监,能算什么人物?
    不止他们想不通,连张岭与摩阳成都有些诧异。
    只有方休心中有数。
    还能是什么缘由?
    无非是莫敢当来过一趟。
    想想徐家阿彪那作风,他不亲自上门警告,如何放得下心?
    只用顺口带一嘴鬼宗许仙之事,便足够定国公府对青石观一脉恭敬有加。
    上宾看似三位,实则主角乃是张岭这位许仙友人之后。
    不多时,觥筹交错,酒过三巡。
    酒入舌出,喝出兴致的宾客们开始大声喧哗,对方休三人的异议也愈发多起来。
    方休就瞅见,有人目光不善地瞪着自己三人,忽而提杯起身,就要往上座行来。
    似是要借着酒劲惹事。
    只是,被邻座一人直接摁下。
    又凑到他耳边轻语几句,那人立时脸色一变,酒劲尽去,看向上座的眼神变得恭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