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部下一拍脑门:“倒是学生想的差了,抱歉抱歉,哈哈。” 皇城内,朱棣看到王璋上的请病疏,冷笑着丢到一边,暗骂一句老狐狸。 不过倒是如王璋所料,朱棣还真就准备弄个‘专案组’下去,查办童福山的案子。 “那小子这是捅了王家的马蜂窝啊”,朱棣看着眼前一堆弹劾奏疏,却没什么不悦之色。 “如此大动静的对付这小子,看来把他丢到太平府去,还真的见着效果了,这时候朕可不能给他拖了后腿,不然这小子非得在背后骂娘不可。” “父皇”,朱高炽小心的递上一份名单:“这是儿臣和内阁拟选出来的几个人,请父皇过目。” “纪承平?莫思源?赵文?这几个人是什么底子,查了没有?” “亦失哈去查过了”,朱高炽笑道:“纪承平是登州黄县人,二甲进士,一直在文渊阁历事,后在礼部行走,最后去的都察院,没发现和当涂有什么瓜葛。” “这个莫思源呢?” “新学出身,后来去宣大辅佐监军当了个文书,前些年又突然跑回来参加科举,考了个二甲十七。” “这家伙好好的参加什么科举?” “怕是嫌军中生活、工作清苦,想一步登天当人上人吧,父皇您也知道,京官的身份到了地方,那也是高人一等的,尤其是御史这种清流官。” “哼,好高骛远!” 一听这话,朱高炽当即懂了,马上把莫思源的履历抽出来放到了一边。 “这个赵文呢?” “湖州人,没什么特别的,洪武三十二年(建文元年)的进士,一直在都察院当差。” 朱高炽说到这里就不再说下去了,显然这个赵文并没有什么特别漂亮的履历。 朱棣想也没想就把这个赵文否了。 没啥本事,老家湖州又在江南,尤其还是建文朝的官,朱老四本能就对这个人反感,信不过。 “就这个纪承平吧”,朱棣拿了主意:“你嘱咐几句,让他适可而止,别影响了童家小子办差。” 哪知朱高炽却露出苦笑:“这个儿臣怕是真的办不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