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于是杨旭便淡定的说道:“这第一题和第三题看来都比较简单,大家的想法都一样,分别是‘画’和‘日’。相信这一点,应该不会错。” “对,我们三人也都这么认为,所以我们的答案都是‘画’和‘日’。但是这第二题和第四题,似乎很有难度,我们想了很多,但是都很难做到统一。” 刘元勋接过杨旭的话,有些无奈的说道。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如果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那有很大可能就是最终的答案。 然而如果答案千奇百怪,五花八门,那一定是有问题的。 一方面,证明题目本身比较难,另一方面,可能本身题目所表达的意思让人理解不到所导致的。 但不管怎样,最终还是要有正确的答案,才能完成挑战,获得邀请帖。 “第二题其实也不难。或许,在上面修改一些字,大家就可以更加的理解透彻了。” “修改一些字?怎么修改?” 三人一脸茫然的看着杨旭,不知道他又想出了什么鬼主意。 杨旭抿嘴一笑,提笔一挥,在白纸上写下了一句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杨旭每句进行了一个小小的修改,最终变成了一首著名的诗。 对于这首诗,杨旭就再熟悉不过了,至于其他三人,自然不曾见过。 毕竟,这首诗的原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峤,如今还是隋朝,人还没有出生呢! 不过杨旭这么一修改,作为文人的其他三人很快就如同醍醐灌顶,反应了过来。 “原来是这样!我懂了!” “我也懂了!” “我们一起写出答案如何?” 三人先后如开窍一般,最后还由方崇文提议一起写出答案。 结果四人同时下笔,同时收笔。 这时,在他们各自的答题纸上,都赫然写下了三个答案。 画、风、日。 果然四人的想法都如出一辙,想到了一起。 “看来这第二题的答案是风错不了了!还是杨兄聪明,我们三人完全进入了一个误区。” “是啊!若非有杨兄在此,恐怕我们还在纠结是什么东西又叶又花又浪的。” “还说,刚刚不知道是谁斩钉截铁的说是火来着?” 王琦不由得鄙视了方崇文一眼,摆明就是在说他。 “呵呵!你也好不到哪里去,你不是也猜的土吗?” 方崇文没好气的反驳道,似乎有些不服气。 当然,杨旭知道他们是在故意耍嘴皮子,这两个家伙平时就喜欢顶嘴,大家都习惯了。 倒是刘元勋并没有多开心的样子,而是继续问道:“那么这最后一题又该如何做解答呢?我看时间也快了,但是目前还没有谁回答出来。” 刘元勋一直在留意台上。 虽然已经有人陆续开始递交自己的答案上去,可是王世充手里的一百张邀请帖却一张都还没有派发出去。 很明显,这就意味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完全回答正确。 看来这难点,还是在第四道灯谜上。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这首诗绝对是首好诗,读完之后,整个人浑身都在起鸡皮疙瘩。不得不说,写诗人的文采十分了得。而且今天又是中秋佳节,诗中的团圆二字更是有点题之效,也不知道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 杨旭没有直接去猜谜底,反而开始赏析起了这首诗。 好的作品确实可以令人心旷神怡,如饮甘泉。 第(2/3)页